2016年3曰15日下午在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中文经理办公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进行了科研讨论班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傅建平老师主持,李高君老师做了“鼓励与批评:孔子的人才培育之道”主题演讲。孔子欣赏的人才是什么标准?怎样培育?《论语·先进》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孔子师生之间探讨人生理想的故事可以真切反映他的人才培育之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要求他们畅谈人生理想。子路抢先回答:能治理千辆兵车的国家,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冉求回答能治理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公西赤的回答: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曾皙最后一个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宋]朱熹.陈戍国,标注.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7:188-189.)孔子对子路有褒有贬,彰其所长,子路是个治国的能臣,长于处理政事,管理能干,干净利落,又快又好,相当于孔子学校的教务处长。孔子赞赏其才华,对他信任有加。孔子说过,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子路)吧。一般听到这个诉讼案件,都要听两面之词,原告、被告都讲完毕后才能判断。但是子路不一样,他听到一面之词就知道谁对谁错,因为是大智大勇之人,不需要按照一般人的方式来判断是非,在他的刚毅、公正的谋断下,涉案众人都非常信服。批评其不足是好勇斗狠毫不谦让,孔子十分爱护他,担心他做事莽撞招来杀身之祸。子路十分尊敬老师,是一个为了老师可以赴汤蹈火之人。经过孔子的化育人生,子路成为我国历史上忠臣、能臣的榜样。冉求是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的优秀员工,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多才多艺,文武双全,政事突出,尤其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公元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但他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孔子认为他不仁不义而严厉批评。在孔子的教化下冉求逐渐向仁德靠拢,其人格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成为孔子七十二贤门生之一。公西赤,外交家,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鲁国权臣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这样推介员工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西赤谙熟祭祀礼仪、宾客礼仪,擅长交际,曾受鲁君委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从事外交活动,为孔门增光添彩。曾皙,又称曾蒧、曾点,字子晰,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员工,七十二贤之一。鲁国大夫季武子过世,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时人称为鲁之狂士。孔子夸奖曾皙凸显他对音乐教育作用、社会作用的高度重视,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广要道》)。在孔子看来乐教是执政成功的最重要标志,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的礼乐教育思想,孔子是乐教先师他也推崇乐教人才。
(撰稿:李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