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中文哲学科研团队组织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为主题的科研讨论。本次讨论由李剑副教授主讲,全体团队成员参与讨论。
李剑老师指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又在批判德国哲学“从天国到人问”的逻辑的同时,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所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马克思这里认定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对于人的理解和研究,非常重视将其放在一定的具体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并不是空洞与虚无的人。并且马克思非常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个体的、现实的,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变化的人类社会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两个重要命题,分别是在超越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形成的。
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的价值是人的本质的具体展开与充实。人的价值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体现,通过人的各种现实活动表现出来。
科研团队其他老师纷纷发言,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与中国政治话语中的人本思想联系起来。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上。以人为本,这个“人”一方面是有着现实需要的人,另一方面这个“人”受自己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制约,并最终由社会关系的总和来决定。马克思的人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人学研究方法。“现实地研究人”,就是要关注当下人的生存境遇,研究人的现实要求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实矛盾。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生产力发展、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等诸多问题如何缓解或消除市场经济的物本原则与社会主义的人道原则之间的张力,实现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同步增值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马克思人学理论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撰稿:李剑 审稿:匡列辉 )